大法官辦公室新聞發佈( 01/2025)
黃名帝國首席大法官辦公室聲明:關於「523事件紀念日」之法治精神與國家未來
2025年5月23日
一、回顧歷史:法治崩壞的教訓
「523事件」作為我國憲政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標誌著政治陰謀與權力濫用對法治根基的嚴重侵蝕。當年的政變者以民粹口號包裝獨裁野心,企圖架空司法獨立、踐踏憲法權威,甚至透過煽動社會對立掩蓋其權力擴張的實質。此等行徑,不僅背離《黃名帝國憲法》所確立的分權制衡原則,更使國家陷入信任危機與制度性潰敗。
歷史證明,法治的崩壞始於對憲法精神的漠視。美國內戰前的「德雷德•斯科特案」即為前車之鑑:當司法淪為政治工具,縱使憲法條文存在,亦無法保障公民權利,最終引發社會撕裂。我國司法體系當以史為鑒,堅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原則,杜絕任何凌駕於憲法之上的特權集團。
二、依法治國:抵禦政治陰謀的基石
憲法乃國家之綱、人民之約。任何政權更迭或政策推行,均須以憲法框架為前提。美國第十四條修正案確立「平等保護條款」,明確國家權力不得侵犯公民基本權利;歐洲人權法院於「北極曙光號案」中亦強調,政府對異議者的壓制若缺乏法律正當性,即構成對言論自由與人身安全的雙重侵害。
當前,李君羨內閣若欲重建公眾信任,須以透明、合憲之程序推動政策,並主動接受司法審查與民意監督。任何以「國家安全」或「公共利益」為名行專斷之實的舉措,均應受憲法法院嚴格檢視。司法機關將堅定捍衛「司法獨立」,確保審判不受行政權干預。
三、警惕民粹與獨裁:社會團結的威脅
民粹主義以簡化議題、煽動對立為手段,實質是獨裁者鞏固權力的工具。李君羨內閣若持續操弄族群矛盾、放任行政權擴張,恐重蹈「523事件」覆轍。美國「密蘇里妥協案」的失敗揭示,政治妥協若僅服務於權力平衡,而無視法治原則,終將加劇社會分裂。
借鏡「北極曙光號案」,歐洲人權法院明確指出:和平抗議縱使帶有破壞性,仍屬言論自由之範疇;政府若濫用刑事指控打壓異見,即構成對民主價值的背棄。我國公民社會應以理性對話取代對立,而政府須以法律為準繩,包容多元聲音,避免以「秩序」之名扼殺自由。
四、呼籲與展望:法治共同體的責任
1. 強化憲法教育:推動全民憲法意識,使公民理解權利與義務之邊界,抵制民粹煽動。
2. 完善權力制衡:修訂《緊急狀態法》,明確行政權行使之限制,防止「例外狀態」常態化。
3. 司法改革優先:設立獨立廉政公署,徹查歷史政變遺留之權力勾結,重塑司法公信力。
結語
「523事件」的傷痕警示我們:法治的脆弱性源於人性的貪婪與制度的惰性。今日,我們不僅紀念歷史,更需以行動捍衛憲政。本席呼籲全體國民堅守法治信仰,監督政府依憲施政,並警告現屆內閣:任何試圖以陰謀與獨裁取代法律的行徑,終將被歷史審判。
法治長存,正義不朽!
黃名帝國首席大法官
(簽署)將臣嵐
[img][/img]
2025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