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歷史] 開館!香港故宮將展出哪些珍品? 看全部


6月22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下稱香港故宮)舉行開幕典禮,正式開館。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等出席並致辭。



據悉,香港故宮開幕展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共同策展,來自故宮博物院的914件珍藏文物將於七個展廳中亮相,展示故宮引人入勝的歷史和文化。這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來,藏品出借規模最大的一次,是故宮博物院史上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出境展覽。赴港借展的文物中,116件屬於「國寶級」的一級文物,占借展文物總數的18%。


香港故宮此次展出的文物中,有不少是首次離開北京故宮、來到香港,更有些是首次對外公開展示。香港故宮館長吳誌華稱,目前絕大部分文物已經抵港布展,約有100件涉及象牙、牛角等瀕危物種製品的文物,將於6月24日抵港。


故宮博物院借展的900多件珍貴文物

陸續運抵香港故宮文博館

此次參展的文物共分為25個門類,包括繪畫、書法、青銅器、陶瓷、金銀器、琺瑯、玉器、漆器、玻璃、璽印、織繡、首飾、雕塑、圖書典籍、古代建築等。現階段共設有9個展廳,其中1至7號展廳為常設展覽,8至9號展廳為限定期限的特別展覽。


在9個展廳中,大部分以展示清代文物為主,亦有更早時期的歷史文物,甚至包括外國文物。9座展廳的主題依次為:「紫禁萬象」(展示北京故宮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紫禁一日」(展示清代宮廷日常生活)、「凝土為器」(展示從新石器石器到清朝珍藏陶瓷)、「龍顏鳳姿」(展示清代帝後肖像)、「器惟求新」(展示中國古今設計與工藝理念)、「同賞共樂」(展示香港私人藏家捐贈及香港收藏發展歷史)、「古今無界」(通過當代多媒體手段重新詮釋中國傳統文化和故宮收藏)、「國之瑰寶」(展示晉、唐、宋、元朝時期書畫),「馳騁天下」(展示中國與法國的馬文化藝術)。


參展文物中不乏重量級珍貴文物。如此次特設的書畫展,有東晉「書聖」王羲之《行書雨後帖》(宋臨摹本)、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洛神賦圖》(北宋摹本)、「初唐四大家」之一虞世南的《行書摹蘭亭序帖》、宋朝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的行書卷《研山銘》、宋徽宗趙佶的《雪江歸悼圖》、南宋著名畫家趙芾的唯一傳世作品《江山萬裏圖》。


據香港故宮介紹,《江山萬裏圖》的畫卷總長度為13.5米,此前北京故宮向公眾展出時,從未將畫卷完全展開過,此次香港借展將是該畫首次以全幅展開示人。米芾的行書卷《研山銘》,則是由國家文物局在2002年斥資2999萬元從日本競拍購得,一直由北京故宮博物院代管。



《洛神賦圖》(北宋摹本)



虞世南(傳)《行書摹蘭亭序帖》卷(局部)


《雪江歸棹圖》卷局部


展廳中,不容忽視的珍寶還有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所用的皇家玉璽。該印以白玉製成,由銀鍍金盒盛裝,名為「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是乾隆皇帝欽定二十五寶之一,位列二十五寶之首,象征「軍權天授」。同時有清康熙朝的一方太子印「巴林石雕蟠螭紐」,香港故宮介紹其為清朝最後一枚太子印,因康熙帝廢除皇帝生前立儲傳統後,清代再無生前太子印,這枚太子印也是北京故宮所藏唯一一枚清太子印;此外還有清末太後慈禧與明世宗嘉靖帝之印、清代康熙帝和乾隆帝禦用射弓和玉扳指等。


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


瓷器展區的140多件歷代瓷器裏,也匯聚著罕見的國寶。有北宋時期的河北定窯「白釉孩兒枕」及河南汝窯「淡天青釉筆洗」,還有明永樂年間江西景德鎮禦窯的「青花龍穿花紋扁壺」等。在結合中法兩國展品的特設展廳中,將展示清代著名外籍畫師朗世寧繪製的白馬全身圖「獅子玉」和「乾隆帝盔甲乘馬圖」,以及此前展出於法國盧浮宮的波斯薩珊王朝時期銀鎏金製品「馬首」,和拜占庭帝國巴列奧略王朝時期描繪基督教殉道人騎馬的馬賽克製品「聖佐治屠龍圖圓形畫」。


北宋定窯「白釉孩兒枕」



精心策劃的首批開館特展頗有寓意: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為主,同時兼有歐洲博物館和本地博物館展品,還特設多媒體藝術家的特展。故宮、本港、國際、當代……面面俱到的安排,勾勒了這座新博物館希望成為的樣子。


據悉,9個展廳大部分都將展出一年或以上;8號展廳的古代書畫作品出於文物保護考慮將只展出三個月,其中每個月將作為一個展期展出不同藏品(古代書畫作品對光照、溫濕度十分敏感,部分文物展品在今次展出後,要回到故宮博物院「休眠」數年);9號展廳將展出半年。

王伊悠稱,此次香港故宮策展理念,除展出珍貴藏品外,亦融入了教育元素,例如介紹清朝宮廷日常起居生活流程和用品的2號展廳。吳誌華稱,香港故宮旨在推動中華文化和藝術的傳播,並促進世界文明間的對話,未來該館亦會舉辦研討會和培訓班等,加強中外文保人員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