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碼
 請即註冊
查看: 204|回復: 2

基隆輕軌(捷運)

[複製鏈接]

3

W幣

0

存款

565

帖子

第三任拜然聯邦共和國聯邦總統

QQ
發表於 2021-4-9 23: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前言
身為一個外出須靠通勤的基隆人,在市區內搭乘公車已成常態,如果要前往雙北地區,更是需要乘坐火車,再轉乘捷運,相信基隆人也是如此。但是頻繁的轉換搭乘交通工具,也產生了許多金錢開支及時間成本。

2020年10月13日,交通部長與臺北市、新北市與基隆市長共同討論基隆輕軌將升級為中運量捷運;在這次會議討論之前,在2019年基隆輕軌可行性研究報告去年4月10日經行政院核定後,交通部原本計畫使用Tram-train系統(電車-列車系統),未果,市政府甚至提出了臺鐵、輕軌系統二選一(交通部,2020),未來臺鐵列車不開進基隆車站之提議。

提出二選一解決方法後,我在最大的臉書社團-基隆人裡看到許多反對的聲音,最多的便是為何一定只能二選一,也讓剛完工不久的臺鐵基隆新站無用武之地。
其實在之前市府提出二選一的提議時,我就有思考過未來到雙北時,需要二次轉乘,過程花掉的時間根本不必要,經過交通部等四方會談後得出的結論,才讓我鬆了一口氣。

基隆捷運最大的問題在於市民所期待的,與政府所規劃的方案有著衝突;原本市府將把基隆輕軌綜合報告在9月報交通部,基隆到八堵間將直接由輕軌取代,也就是說,未來臺鐵將不進基隆;我在基隆最大的臉書社團-「基隆人」看到不少對於輕軌與臺鐵軌道擇一、輕軌路線規劃等等的疑問,「基隆人」社團的版主也拋出一個疑問:為什麼不開公聽會?吸取市民意見?在今年8月時,原本支持基隆輕軌的立委蔡適應甚至說出原先的輕軌計畫「已過時」,前立委謝國樑也同多位市議員指出若不改善計畫,將赴交通部抗議,都是圍繞在輕軌議題的衝突。

在這項事件當中,我發現了一個對基隆捷運前景非常樂見的原因還有一項,那就是「政策窗」(Policy Window)(J.W.Kingdon,1995)(吉慕布達,2009) 的開啟;因為市府的基隆輕軌綜合報告正好切中市民對於捷運期待,剛好藉著基隆人社團的東風以及議員對該議題的關心,讓捷運議題可以不像前幾屆市長一樣打水漂,甚至幾句話或「經費不足」草草帶過。

隨著市長在議會備詢,及三市長與交通部的會議結束、對於捷運及汐止民生現有初步共識後,這項議題就朝著相對和緩的路前進中。

衝突
衝突分為多方面:市民對市府、新北市府對交通部與基隆市府、同黨立委對市府、異黨立委對異黨市議員,我還發現了關注輕軌的地方公民組織-「雞籠霧雨」自辦座談探討利弊。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
由於每年中央政府撥款予地方政府金額多寡,是地方政府實行計劃非常重要地因素之一,故從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互動,可以了解中央政府是否支持基隆捷運計劃。

在2008年毛治國擔任交通部長時,其認為基隆輕軌「運量不足以支撐市場。」而時任總統馬英九對於基隆捷運態度曖昧不清,矛盾重重。(蔡適應,2008)
在蔡政府就任中央政府時,前瞻計畫無疑是對基隆輕軌一劑強心劑,不過未來裝況如何,及政府是否信守承諾,得交由時間決定。

地方政府之間
臺北市方面,在2011年,基隆市長張通榮率團隊拜會時任臺北市長郝龍斌,討論基隆捷運「民生汐止線」及「基隆山線」後續事宜後,郝龍斌回應記者採訪即表示支持興建基隆捷運;而柯文哲也做出「捷運臺北端進行地下化,北市將出30億元」之回應,但對於基隆市議會吵架及「基隆輕軌到底是要解決基隆的交通問題還是土地問題?」之質疑同不容忽視。

新北市方面,在2020年10月由交通部及三市組成的「北北基軌道路網政策溝通平臺」,時任市長侯友宜在會內表示「所以基隆把輕軌升級成捷運,我一定樂觀其成。」、「新北市如果能負起責任,都願意扛起。」,對基隆捷運保持樂觀態度。

地方政府同民眾,及民眾之間
在基隆輕軌的事件當中,雖然在記者的播報下,對立的雙方被放大,但我發現多方都非常關注這項議題,而採取的方法也是相對和平且合法的,也就是說,市民以客觀的第三方來嘗試解決爭端。

在基隆人社團內,雖然有許多異議,但市民討論時也照著民主程序,也就是在社團內簡單的民意調查;在前立委謝國樑與市議員討論以抗議方式讓交通部了解該議題的重要性時,同樣也有依照法定的順序,像是申請路權等。

於2017年3月時,總統蔡英文視察基隆、喊出「基隆輕軌」政策後,鐵工局便公布了基隆輕軌計畫報告書,而在地公民組織-「雞籠霧雨」也開始針對輕軌追蹤,並於三個月後自辦講座 ,分析輕軌計畫公共運輸的利弊。

在該講座中,李克聰老師指出輕軌造價高昂、輕軌軌道與臺鐵不相容及運量低等問題,為前瞻計畫快速通過提出質疑。

市府回應民意及事件,縱然有「市長沒點頭不可能定案」支票,但是市長會在備詢時相當完整的回應議員提問,也與其他市長及中央政府開會,了解多方訴求。
臺灣步入民主化的過程,基隆轉變雖然相對緩慢 ,但由於近年科技及傳媒的進步,首長並不單單只會在人口稠密區掛玉照或是在公用電視臺幾句寒暄就能完成任期的,更多的市民自發性的反應攸關全市、甚至跨縣市的重大議題,並以民主的程序進行。

市民雖然不會常常窩在螢幕前看議事直播,但對於市府有意了解市民訴求或是減少負債、完成大型建設是非常有感的;在中央政府與市府意見相同,有利於基隆輕軌(基隆捷運)的規劃甚至開工,身為市民的我是非常樂見的。

為何窒礙難行?
早在許財利市長任內,市府便提出了讓臺北捷運延伸基隆的構想(2006),但往往沒有下文或是市政府財政狀況不佳、提出計畫被打槍;在林右昌在2009年尚未擔任市長時,也喊出了一樣的政見,在其兩任任內持續減債的同時,計畫的困難之處也顯現出來。

以下簡單列出基隆輕軌遇到之問題:
市政府、交通部與臺鐵就軌距無法達成共識 。
政治人物選舉前後改口,歷任市長都希望臺北捷運延伸基隆,但選舉之後便無下文,雖然有許多實際問題,但也不排除政治人物的話術影響,這也是與政治最相關的一部分。
上述的基隆市財政問題,基隆市財政問題一直是中央政府專注的重點,也是捷運計畫自提出之後,常常與運量不足原由,一同遭到退回申請的原因。(基隆市政府財政處,2020)


政治因素
自基隆捷運計畫構想誕生後至今,可以從諸多衍生事件找出當中政治因素。

2017年前瞻計畫提出後,基隆輕軌便視為解決基隆交通問題的重點之一,但此時政策窗尚未開啟,而得等到三年後,不論在網路上或是市議會甚至政治人物都相當關注,而三市與交通部會議結束後「政策窗」之開啟,被視為是基隆捷運邁進一大步。

但也必須要注意的是,政策窗關閉也是非常快速的,所以此次事件能否持續發酵,勢必將持續追蹤。

2009年,基隆市長候選人林右昌批評時任市長張通榮及總統馬英九,稱其為「馬桶兄弟騙票集團」,不斷承諾捷運延伸基隆、兩年內會開工,根本就是蓄意有計畫的詐欺。

個人認為,類似言論並非以單純的「二元情感模式」(劉名峰,2017)便可解釋,畢竟政治人物可以依靠第三方諸如「民意(public opinion)」、「會議(congress)」、「法律(law)」等,以構成「三角情感模式」(劉名峰,2017)要素。

而在論述建構的制度論(Discursive Institutionalism)(陳嫈郁,2014)中,派系平衡是重點之一,在基隆捷運發展過程中,如何使越多人支持計畫、不受中央政府退回申請是地方政府需要檢視的重點;不過也必須了解反對者對於計畫提出的質疑,進而改善基隆捷運計畫最終執行之方案才免得落得戰略失誤。

小結
前年的4月及去年9月的基隆輕軌事件,在前市長張通榮任內也有相關事件發生。在張通榮或是林右昌參選市長時,都拋出臺北捷運延伸基隆,前臺北市長郝龍斌甚至說出「若張通榮當選基市長,將全力支持臺北捷運延伸基隆」,但歷史證明了張通榮市長任期內並沒有完成捷運的規劃,主因還是因為經費運用及基隆市負債問題,及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對於輕軌議題輕重緩急不同。

但林右昌市長在其第二任期內,終於開始多方會談,在科技的進步下,市民也可以更快速掌握相關訊息,不至於因為訊息不對稱造成衝突或是市民根本不知道事件經過,進而發生單方面的二元情感對立。

也因為「政策窗」的開啟,市府正好可以確定市民的需求,不亂槍打鳥的與中央府達成初步共識。

在這次了解基隆捷運發展過程時,我了解到了地方政府要完成一項重大決定時,不能單單僅靠市長個人意志,同時需要民眾支持以及與中央政府溝通、與同層級之地方政府協調方能成事;同時也學習「政策窗」及二元、三角情感模式在此次事件的應用,不隨波逐流。

自由民主聯盟

孝親王

司政處處長(司政)

歷史文物局局長

慈佑堂市長

快樂園市長

1403

W幣

405

存款

1萬

帖子

親王一級黃統建國大勳章御林軍事團官佐勳章二級功績勳章銀聖壽勳章住戶證

發表於 2021-4-10 11:24 | 顯示全部樓層
汐止基隆捷運幾乎與台鐵完全重疊,其實不如將台鐵四線化更為實際

黃名再出發大聯盟

崇政男爵

國會議長

學術大臣

中央銀行管理委員

延興省總督

2407

W幣

1700

存款

1萬

帖子

男爵二級功績勳章商業證

發表於 2021-4-10 20: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有在關注這事情,希望未來有機會至基隆的時候有幸可以搭乘

天王民主帝國一代神皇
天官行庫黃名分部第一負責人
悉達多·拿破崙·蒙藏回滿漢‧何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