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搜索
 找回密碼
 請即註冊
查看: 853|回復: 4

[中國近代] 親歷者揭秘毛澤東水晶棺研制始末

[複製鏈接]

-22

W幣

1075

存款

3776

帖子

四級功績勳章銀聖壽勳章

發表於 2017-8-10 08: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為了讓毛澤東遺體能長期保存以供後人瞻仰,中共中央決定要盡快組織力量研制壹個世界壹流的水晶棺。這項被稱為“壹號任務”的緊急任務,涉及領域非常廣泛,科技含量很高。除了遺體保護這壹醫學界千百年的難題外;還需制造壹座水晶棺用於安放和保護好毛澤東遺體,這涉及光學、溫度自動控制、氣體成分和轉移等若幹領域行業的技術。王著謙、任夫廣、花永先等水晶棺設計研制者撰寫本文,並發表在2009年第17期《大地》雜誌,詳細揭秘水晶棺從設計到研制完成的全過程。
壹號任務

就在毛主席逝世的第二天,六○八廠接到上級領導安排的壹項特別緊急的任務。為了長期保存毛主席遺體,讓人民群眾世世代代能親眼瞻仰毛主席的遺容,緬懷毛主席等老壹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中央決定要盡快組織力量研制壹個世界壹流的水晶棺。棺體要莊重大方,氣魄雄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對可能發生的情況,如地震、戰爭、破壞、損耗等等要有可靠的措施。

北京玻璃總廠領導傳達了中央的決定,部署了各所屬企業的具體工作。決定首先由北京六○八廠盡快提出設計水晶棺系統,包括棺體造型方案、水晶棺內照明系統、遺體保護相配套的控制系統工作方案。北京六○三廠和北京六○五廠共同研制制造棺體的光學玻璃和水晶板材毛坯;北京六○八廠還要負責水晶棺棺體的光學冷加工(研磨、拋光、成型)和瞻仰廳照明設備光學元件的加工、安裝和參加整體調試。

這項被稱為“壹號任務”的緊急任務,實際是壹項涉及領域非常廣泛的系統工程,科技含量很高。首先是遺體保護,這是醫學界千百年的難題;更要制造壹座水晶棺用於安放和保護好毛主席的遺體。涉及光學、溫度自動控制、氣體成分和轉移等若幹領域行業的技術。還要建設壹座供人們瞻仰的紀念堂。

9月10日下午廠裏召開領導幹部會議,傳達了黨中央要求盡快提出水晶棺設計、研制方案的緊急任務。成立了“壹號任務”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領導小組組長是當時的黨總支書記王著謙同誌,副組長是廠長張普亭、蔡登元。領導小組成員基本是當時的各車間書記或主任。要求全廠動員,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大力協作。用最好的質量,最快的速度完成上級交給的這壹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只能搞好,不能搞壞。研制工作,不止是生產仗、技術仗,更重要的是政治仗。同時強調加強保密工作、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加強廠內的安全保衛工作;要立足於自力更生,大力協同互相配合,做到研制水晶棺任務與原生產計劃兩不誤。

六○八廠是壹家著名光學產品設計生產企業。產品從日常生活常用的眼鏡,到各種攝影、照相鏡頭,直至國防、科研的高精尖產品均有生產。當時國家領導人配戴的眼鏡,包括毛主席生前使用的放大鏡和眼鏡,都是這裏設計生產的,老廠長蔡登元同誌是國內著名的驗光配鏡專家,常被中南海來的車接走,為中央領導驗光配鏡。所以當時廠裏的職工常自豪地說,我們廠是在中央掛了號的企業。當時的全國電影攝影器材會戰的鏡頭專業組就設在廠裏。會戰結束後,壹批工程技術人員留在了廠裏,專門成立了光學設計研究室。配有當時在國內壹流的光學加工設備和精密測試儀器。壹些尖端科研產品多次榮獲國家的獎勵和表彰。

全廠立即行動起來,光學設計研究室負責水晶棺的方案論證和設計、水晶棺內外照明論證,並相應地成立了水晶棺體設計組、照明組、光學整容組。生產科、工藝科、質量科等各車間進行研究加工制造,提出質量檢驗方案。從各科室、車間抽調最優秀的工程師和最有經驗的技術工人為骨幹組成了加工組。

最完美的水晶棺

用水晶棺保存遺體,1976年前我國還沒有先例。蘇聯的列寧、斯大林和越南的胡誌明用了水晶棺,都是蘇聯制造。當時的國際環境不可能前去考察。僅僅靠駐外使館的同誌和曾經到過這兩個國家的有關人員提供的印象作參考,沒有任何技術資料可供使用和借鑒。

孫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時,蘇聯政府曾經贈送過壹個水晶棺,當時沒有用上,壹直放在香山供人參觀。設計人員跑到香山公園,在壹個隱蔽的倉庫裏找到了這個水晶棺(文革期間,碧雲寺公園管理人員出於保護的目的把它藏到臨近的香山公園裏)。這個水晶棺體長僅1.75米左右,看上去顯得很小。棺體的外層均系鍍鎳的鋼質。僅有內棺蓋是玻璃,可以透視內部。玻璃比較薄,容易破碎。密封性、隔熱性都難以保證,稱不上是真正的水晶棺。時隔40多年,我國的科學技術和工業水平有了很大的發展,很多國防和科研產品達到了國際壹流的水平。大家都希望能夠制作壹個更好的、名符其實的水晶棺,以表達對革命領袖的真摯感情。

從10日開始,設計室裏夜夜燈火通明。專家們有的在圖板上畫草圖,有的拉著計算尺,有的用手搖計算機默默地進行著運算,還有的在進行著激烈討論。大家憋著壹股勁,壹定要為毛主席設計壹個世界壹流的水晶棺。

首先要定下來的是棺體的造型和尺寸。棺體造型要莊重大方。要與偉人形象相配,由於毛主席身材高大,遺體上還要覆蓋黨旗,所以棺體要有足夠的空間。其次,棺體造型要方便人們瞻仰,讓人們看得最真實、最清楚。為此分析了各種造型,壹邊分析,壹邊做實驗反復檢驗實際效果。根據使館同誌提供的情況,分析了當時列寧、胡誌明的水晶棺造型,我們發現這些水晶棺在光學方面均有缺陷,容易產生反射像,影響瞻仰效果。

最後確定,棺體造型以正梯形為主,以壹定厚度的五塊水晶板膠合成正梯形體,可以達到所需要的結構強度,而且不需要金屬框架支撐。也區別於列寧和胡誌明的棺體帶金屬框架和帶金屬的造型,使水晶棺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

由於水晶棺內需要有若幹系統與外界連接,因此水晶棺的底面是底座大理石。底座上有若幹管道以供實現板內的溫度自動控制、填充惰性氣體、保證光路通達等。因此水晶棺體為五面,底邊與大理石底座密封。

經過壹晝夜的苦戰,初步設計方案確定以後,為了驗證設計效果,做到萬無壹失,設計人員先用有機玻璃做了壹個非常精致的1∶4模型,在晶瑩剔透的棺體下面配上了黑色大理石底座,周圍鮮花簇擁。送到國家計委受到了領導們的好評。認為這個方案較為完整,構思簡潔明快,莊重樸素,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為以後水晶棺的研制提供了壹個初步樣板。

原設計室主任任夫廣同誌在回憶這段歷程時說:我們提交的初步設計方案是以五塊平面光學玻璃組合成正梯形體,外形穩重,抗沖擊強度高,同時又符合我國傳統棺體型狀的特征。又從藝術審美觀點出發,確定了水晶棺的長、寬、高,符合美學比例的要求。這壹方案最終在全國各地眾多的方形、圓形等方案中被中央領導和專家審定選中。

瞻仰者在正常的瞻仰距離內,不應看到遺體的反射像,瞻仰者自身的反射像和大廳內的眩光。由“幾何光學”特性可知,水晶棺的四周用平面透鏡膠合而成,就像壹面鏡子壹樣,當人們的視線和棺體垂直或成負角時,就可能看到自身的反射像,而影響瞻仰效果。由於水晶棺板有壹定的厚度,如果棺板與水平面垂直,人們觀察棺內遺體將產生折射現象。這種折射現象使人們緩慢走動中瞻仰遺容時,會感到棺內遺體在移動,這是必須避免的。考慮到瞻仰大廳頂部的照明燈光通過棺體反射會產生眩光影響瞻仰效果,因此棺體側板的傾角也不宜過小。且這壹角度過小,也會影響棺體內的空間。

這樣,通過反復充分地理論分析和計算,求得水晶棺側板和端板與水平夾角的最佳角度為60°~65°的範圍。這壹造型正好從任何方位觀察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光線的反射像。同時底大頂小的金字塔形給人以穩重的感覺,穩重、大方、氣魄偉岸,也比較容易達到良好的防震性能。

“百年大計,質量第壹”。為了使億萬人民群眾得到最好的瞻仰效果,保證水晶棺整體結構的牢固、可靠。我們又對設計結果進行了力學分析,考慮到水晶棺是由五塊平面水晶板用光學樹脂膠合組成的。壹共有八條膠縫,上頂板的重量會對四個側板的八條接縫產生壹個向下的壓力和切向力,會使膠縫造成脫膠的潛在風險。因此,每塊棺板之間的夾角角度就必須使剪切力達到最小或零。才不會造成壹但膠合的光學樹脂膠開裂或失效,造成棺體損壞。全國著名光學專家王大珩同誌的親自來廠指導。根據力學虛功原理,又對每塊棺板的力學平衡進行了反復驗證和計算,選擇了壹個最佳平衡點角度,重新修改了棺體的實際設計數據,其結構形狀達到了最佳技術要求。所以水晶棺的實際的長、寬、高數據,不是整數。而是精確到了百分之壹毫米。後來實踐證實,幾塊棺板組合在壹起後,即便縫隙之間不使用任何粘合材料,在沒有震動(外力)的情況下,也不會坍塌。

-22

W幣

1075

存款

3776

帖子

四級功績勳章銀聖壽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7-8-10 08:52 | 顯示全部樓層
精度是關鍵

構成水晶棺的每塊玻璃板的所有面都要以光學棱鏡的精度進行加工。都要按光學零件加工程序從粗磨、細磨到拋光,每道工序都極其嚴格,達到極高的平面度和光潔度。板壁的平行度會形成壹個光角,這個角會引起影象的變形和色散,因此,這個角度要小於人眼的分辨角。也就是在1米的長度內,平行度誤差不能超過0.1毫米(相當於壹張復印紙厚)。由於五塊板分別加工之後,再膠合在壹起,讓人們看上去是完整的壹體。所以要求每塊板的長度、厚度、角度都要規定嚴格的公差。如果長度差別很大,則膠合時縫隙就有大有小,膠合不佳。角度差別大,膠合縫隙就有寬有窄,則膠合困難,即使膠合了強度也低。板的厚度差別大的話,膠合之後,厚板則會漏在膠合縫外,形成壹個裸露的帶子,看上去參差不齊,有礙觀瞻。厚度的誤差,會引起板重的變化,與力平衡有關,因此不能太大。膠縫的平面度與彌合有關,不能超過膠層厚度,因此定為0.05毫米。在這樣超大的尺寸上給出這樣的公差,是非常高的精度要求。

優中選優

通常所謂水晶棺,實則是透明的玻璃棺。列寧、斯大林、胡誌明的水晶棺,都是航空玻璃壓制而成。現實生活中還沒有真正的水晶棺。優質的天然水晶體材料壹般每塊最大的也就30—40公分長,因此,用天然水晶制造水晶棺是不可能的。人造水晶是用石英沙經過高溫熔煉而成,熔煉難度大,加工困難。在70年代中期,世界上也僅有少數幾個工業發達國家能夠生產石英玻璃。兩米多長、40毫米厚的石英玻璃板材,當時還沒有任何壹個國家生產過,也不可能有現成的經驗、資料可供借鑒,我們設計選用的是光學玻璃或人造水晶。其實二者都是透明的石英玻璃,主要原材料都是二氧化矽砂。水晶硬度更高些,更耐磨。但內在質量不均勻,即結晶不均勻,各向不同性。光線透過時,影像有不規則的變形。正因此,現在專家們否定了過去人們以戴水晶眼鏡為榮的觀點。由於水晶各向不同性,戴了水晶眼鏡會把好的眼睛也變壞了。另外,水晶體也做不大,每塊最大的也就能做到20—30公分長,壹塊棺板要若幹塊小水晶板焊接起來方可。加工困難也較大。古人的技術達不到煉出光學玻璃的能力,煉出的水晶也是稀少的。天然水晶就更小了,也就拳頭大小。因此傳承下來的觀念,水晶是稀珍之物,給偉人用當然是水晶了。

現代玻璃熔煉技術的發展可以熔煉出性能優異的光學玻璃。光學玻璃是來制做光學透鏡成像或棱鏡分離光譜的。材質均勻,內雜質少,光線穿透力強。通過控制所含元素成分,可制造出各種不同折射率,不同光譜需求的幾百種玻璃,以供光學設計者選用。當然這樣超大型的玻璃毛坯煉制出來也並非易事。

中央決定在毛主席逝世壹周年前能讓人們瞻仰主席遺容,要求盡快做出第壹個水晶棺。為了確保工程進度,做到萬無壹失,同時為了驗證設計、積累經驗。基於上述原因,我廠技術人員大膽向領導建議先以性能最好,質量穩定,較硬度相對較高的K9#光學玻璃做毛坯,制作壹個樣品棺。同時這個樣品棺還可以為下壹步的照明、密封、抗震等試驗提供壹個真實的樣品。這個建議最終得到了領導小組的批準後,立刻向車間下達了制作任務。

同時,為了最終能讓毛主席用上真正的水晶棺,了卻全國人民的心願,考慮到大塊水晶板材的研制困難,中央領導小組專門為生產水晶板材的任務組織了全國最優秀的光學玻璃生產廠進行攻關會戰,包括上海新滬玻璃廠、北京六○五廠、錦州壹五五廠、重慶壹五七廠、成都二○八廠等單位。後來,這些廠把他們制造的水晶板材毛坯(按要求的尺寸)陸續地運到北京六○八廠進行光學加工。

絕無僅有的水晶制件

水晶棺設計難,制作更難。它的制作成功,在我國的光學工業史上無疑是創造了壹個奇跡。之所以這樣講,其原因是,在此之前,我國根本沒有熔煉過這樣大的光學玻璃。也沒有加工過如此超大尺寸的光學部件。

據當時參加水晶棺加工任務的竇錚、趙素萍、常啟年等同誌回憶:加工設備是水晶棺能否制造出來的關鍵。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研制水晶棺就無從談起,六○八廠的光學冷加工設備當時在國內可以說是首屈壹指,即便是PM-1000型號的設備,也只能加工直徑1米的光學元件。也就是說,廠裏根本就沒有能加工長度2米多光學元件的設備。買設備,國內沒有,國外誰也不清楚,即便是找到國外廠家,這種專用設備沒有現貨,訂貨周期之長也是等不了的。自己制造,可從設計、制造周期沒半年,至少也得3-4個月,顯而易見,時間根本不允許。這樣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去尋找現成的或稍加改造就能滿足工藝要求的設備。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走訪了很多類型的工廠以後,終於在北京第壹機床廠見到了壹臺進口的2米導軌精密磨床和壹臺8米龍門銑床,經初步了解,機床的加工能力和磨削精度基本可以滿足光學加工工藝的要求。大家喜出望外,立刻將這個情況向領導進行了匯報。壹機床領導壹聽說要用他們的設備制造水晶棺,二話沒說,立刻就同意了。

克服了前期重重的困難之後,加工水晶棺的工作逐漸走上了正軌。在近壹年的工作中大量感人肺腑的事跡層出不窮。

記得剛進駐壹機床時,當時唐山地震的余震時有發生,壹天晚上,又突發余震,這時廠房上面啪啪作響,從頂棚上刷刷掉東西,此時操作工人們不顧個人安危,首先想到的是正在機床上加工的水晶棺板,壹名工人立刻退刀停機,然後,迅速爬上了機床,用自己的身體趴在玻璃上面,保護著正在加工的工件。

壹機床廠壹位參加聯合研制的車間主任,他身體平時就虛弱,在研制過程中,由於工作壓力,再就是加班加點得不到休息,不到壹年他就兩次暈倒,被送到醫務室躺了個把小時,就又回到研制組,繼續工作。他從沒有要求任何照顧,反而是事事走在前面。六○八廠參加聯合研制組的竇錚同誌,負責光學加工的工藝技術工作,除了設計出圖,生產工藝安排,還具體進行加工元件的檢測,加工過程中的很多具體工作都要親自動手。進駐壹機床廠後加班加點時間最多的是他,為解決隨時出現的問題,他困了就靠在墻角上睡壹小覺,有事起來就解決。有壹次,他已經快壹個星期沒回家了,同誌們說,讓他回去換件衣服,好好睡壹個踏實覺,他把該註意的事交待清楚,就回家去了,回家途中,騎在自行車上打起盹來,結果和壹輛吉普車來個正面接觸,鮮血從頭上流下來,染紅了工作服,被送到醫院頭頂縫了十七針,透視診斷尾椎骨折。醫生開了單子要他住院,但他想到研制任務正在關鍵時刻,就讓肇事者把他送回家去,回家後換下的工作服用水洗了四盆,還是紅的(血)。這樣重傷,也只在家休息了幾天,這幾天他還把聯合小組的同誌們叫家來,每天壹撥,詢問情況。

此時,高純石英砂制造的水晶棺毛坯在全國會戰的基礎上,通過選擇適當的工藝路線進行攻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功。中國工人的智慧真是無窮的,就在大家為熔煉大塊水晶玻璃發怵的時候,北京六○五廠的壹位老師傅提出建議以小拼大,將熔煉好的20公分見方的小塊水晶毛坯加工成壹定規格的“水晶磚”,再通過高溫焊接的手段,逐塊熔焊拼接起來,然後再對焊接面進行加工,形成比較大規格的毛坯,然後再焊接,再加工,逐漸達到設計要求的2米多長的規格。

這樣加工水晶磚的工作首先在我們廠的光學車間展開了,從玻璃廠來的胚料,表面粗糙,形狀也不規則,首先要用金剛砂將其上下兩個面磨平,再磨四邊,為了焊接,還要將焊接面磨出斜角,以使融化的水晶填充在裏面。最難加工的就是焊接後的接口,接口冷凝後凸出的部分形成壹個支點,稍不小心,就會使其受力,整塊原料就會斷裂。在研磨的時候,壓力的大小、研磨的速度、磨料的粗細,全靠有經驗的工人手工控制。光學車間的工人加班加點,精心加工。力爭質量達到最優,損耗降到最低。

石英玻璃板毛坯冶煉的困難,防震、防破壞、密封的設計要求,都要求必須嚴格控制角度。而板體的尺寸的巨大,不可能像通常光學測量那樣,把板材從工作臺上頻繁地搬下來,再搬上去,何況就是搬下來也沒有那樣的光學平臺,實現1(角)秒以下的測量,更何況角度壹旦磨偏,就等於報廢,是絕對不能發生的。所有這些,集中到壹點就是必須拿出壹個在生產線上簡便的可隨時進行的高精度的測量方案。在測量方案中,還要考慮到,在從粗磨到細磨到拋光的不同階段,膠合面有時不反光,有時需要保護的特點。

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工人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經過了反復研究、試驗,終於找到了壹種非常理想的辦法——光學比較法,需要時,用六○八廠已有的石英片進行保護,實現了在線、隨時、簡便、高精度的測量要求。在加工過程中,可隨時停車檢驗。在加工初期,大約每20分鐘就要測量壹次。壹個水晶棺,頂板有四個斜面,4塊測板每塊有3個斜面,從粗磨到拋光,巨大的工作量,數千次的測量,實現了萬無壹失。

當五塊石英板經粗磨、細磨、拋光加工成圖紙要求的尺寸、公差後,組裝成完整的棺體時,居然嚴絲合縫、分毫不差,如同光膠壹般(由於結合面極度吻合,致使結合面中間沒有空氣,而形成真空,這樣外面的氣壓致使兩接合面如同粘上了膠水壹般,難以分開,在光學冷加工行業,稱光膠)。

1976年10月14日,六○三廠第壹爐K9光學玻璃毛坯在經過精密退火(退火是為了消除材料內部的應力)後,終於出爐了四塊,長2.5米,寬1米,厚0.08米的棺板毛坯,經檢驗,符合制造水晶棺的設計要求。

有人認為煉出了大塊光學玻璃板就是水晶棺了,實際上還差的遠呢,從熔爐裏熔煉出來的水晶材料,行話叫毛坯。其光學性能遠遠達不到制作水晶棺的要求,就好像造汽車剛剛有了鋼板。從幾家玻璃廠運來的毛坯屬於玻璃熱加工階段,就像從鋼廠拉來的鋼板,還要進行冷加工,就是還要經過切割、研磨、拋光、膠合及鍍膜等多道工序,才能成為產品。

在經歷了79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努力,在全國各參戰企業的共同協作下,1976年11月27日,第壹個棺體造型為65度的K9光學玻璃樣棺終於研制成功。並通過了8級地震、密封、充氣、降溫等方面的試驗。未出現任何異常現象。這個光學玻璃樣棺清晰透明,符合設計要求。連同升降裝置的模型,壹起陳列在歷史博物館臨時搭建的模擬瞻仰大廳裏。同時被陳列的還有全國各地送來的二十幾個樣式各異的水晶棺模型。

1976年12月9日下午3時,中央領導同誌來到歷史博物館,審查紀念堂瞻仰廳的設計效果及水晶樣棺、棺床升降機構。中央領導同誌對北京研制的這個光學玻璃水晶棺,壹致表示滿意。並作了重要指示,要求瞻仰大廳要莊嚴肅穆,對水晶棺棺壁上隱約出現遺體的反射映像,要求解決這個問題,要做得更好壹些。

12月10日,廠裏就把中央領導同誌審查水晶棺的指示傳達到全體幹部,從眾多的水晶棺樣品中脫穎而出,並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肯定,極大地鼓舞了全體研制人員的幹勁,大家壹鼓作氣,連續奮戰,並對水晶棺的設計又進行了改進,於1977年4月,將第二個棺體造型為傾角60度K9光學玻璃棺研制成功。這個水晶棺使內部反射效果又得到了進壹步的改善,不論在任何光照條件下,既看不到瞻仰人員自身的反射像,也看不到遺體在內棺壁上的反射像,而且還在這第二個樣棺內作了光學整容等方面的試驗。

1977年8月1日,第三個造型為60度的K9光學玻璃正式棺(3#棺)通過驗收,正式送交毛主席紀念堂。此時,毛主席紀念堂建設工程也接近尾聲。

在此期間,全國水晶玻璃會戰組,對石英玻璃毛坯制造工藝進行攻關,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由於選擇了以小拼大的工藝路線,人造高純度水晶板材經過熔煉、焊接、研磨、再焊接、再研磨,逐漸加大,經過最後的精細加工、拋光,其間克服了重重困難,靠著中國工人精湛的技藝和頑強的拼搏鬥誌,無私的奉獻精神,終於在1977年5月,制造出了幾塊合格的水晶玻璃板材。

1977年8月,用高純水晶材料加工的棺板。在壹機床廠加工完成,看著晶瑩剔透、光潔照人的產品,工人們流下了熱淚,這熱淚中包含著多少心血、情感、智慧、是難以用語言表述的。

1977年7月15日下午在首都體育館舉行了毛主席紀念堂總結工作慶功大會。我廠花永先、竇錚等同誌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1977年8月18日淩晨,由64名從各廠選出的優秀工人代表,肩

-22

W幣

1075

存款

3776

帖子

四級功績勳章銀聖壽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7-8-10 08:52 | 顯示全部樓層
光學整容

偉人的形象應是偉岸、豐滿,光輝照人。當人們步入瞻仰廳時,應把所有的眼光、註意力吸引和集中在偉人身上。因此,如何突現毛主席的光輝形象,如何讓偉人的形象栩栩如生,是設計時最具挑戰性的問題。

僅靠堂內的頂燈、吊燈照明顯然不亮,形象不突出。在棺體上安裝日光管燈,可以解決亮度問題。但會破壞水晶棺的總體形象。由於日光管燈的光線有方向性,平行於燈管方向的光弱,垂直於燈管方向的光強,照在面部讓人覺得變了形,在下巴等部位還會有陰影,更談不上整個光照柔和豐滿。因此設計時決定不能用管狀的照明燈。

如何讓偉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們看到的不是無機的膚色,必須整容,要讓人民看到栩栩如生的形象,對遺體面部必須整容。但是,任何化妝品都會損壞機體,因此參加全國電影鏡頭會戰的專家考慮運電影光學技術,不用塗料化妝,而用布光配色的方式整容——即非接觸式的光整容。

為保護遺體,棺內溫度必須保持在攝氏1-4度之間。溫度高了則細菌會生殖繁衍,損壞機體。因此照明必須采用冷光源,還要避免或減少紅外光、紫外光直接照射造成對機體的損害。

為此,北京六○八廠專門成立了照明和光整容兩個課題組,集中研究解決照明和整容問題。

為了使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形象突出,依據藝術舞臺的實踐,瞻仰廳裏棺內外的照度應有所區別,而且必須棺內照度高於棺外的照度。通過控制棺內外照度的比例來獲得最佳瞻仰效果。經過反復實驗和征求各方意見得出棺內外的照度比例為3.5∶1時效果最佳,即瞻仰大廳的照度以40勒克斯為宜,而棺內總照度則應為140勒克斯。

為了解決照明和整容問題,各地紛紛提出了方案。經中央領導小組從全國各地調來的醫學、物理、攝影、照明、光學等各方面的專家,對各單位提出的多種方案進行考核、評議,最後篩選出了兩套方案。這兩套方案均被稱為光學整容方案。分別是由中科院物理所提出的外投光系統和我們北京六○八廠提出的內投光系統。

外投光系統要在紀念堂大廳天花板或側墻上開若幹孔安置燈具,這些光源從各個不同方向用投影物鏡聚向棺內的遺體,要對無機的遺容布光加色整容,則要在投光物鏡處對希望瞻仰的遺容模型進行拍照,然後把彩色片通過投影物鏡反投到棺內的遺容上。這壹方案可能破壞瞻仰大廳的造型;由於瞻仰的人很多,大廳內難免有灰塵,從天花板投下的光束透過這些灰塵就形成若幹可見的不同方向的光束,給人以零散雜亂之感;這些光束照在水晶棺上又形成反射光和眩光,影響瞻仰廳莊嚴肅穆的氣氛。另外,由於彩色片吃光嚴重(極易吸收光能),要保證棺內總照度,就要加大光線瓦數,而且要濾去紫外光和紅外光,實現起來難度較大。

我們提出的內投光方案采取的是“冷光源”。為了不增加棺內的溫度,將光源放在棺外幾米遠,用光導纖維制成的導光管將光導到棺板下方,再通過投光物鏡將光穿過整個端板投射到棺蓋上方的全反射球鏡上,再把光線反射到遺體上。根據面部光能分布需要,投光物鏡和反射球鏡可以任意組合,而且投影物鏡設計得高低、左右、俯仰都能任意調整。投影物鏡的投光方向都不壹樣,投到球面反光鏡後又散射成多方向的光照至遺容上,從而達到使遺體面部光照充足而且均勻、豐滿、柔和,效果很好。

這套照明系統同時又將光整容系統巧妙的結合在壹起。就在同壹套光學系統上實現布光調色整容,布在遺容上的各種顏色的光是通過投影物鏡處的各種調色正片實現的。這樣既充分發揮了光學系統的效率,又節省了空間,縮短了研制進度,收到了壹舉兩得、事半功倍之效。

這壹系統把棺內的照明和遺體整容巧妙地結合起來,既使棺內照度達到棺內外照度比例的要求,突出了遺容,又避免用化妝品塗抹於遺容上造成對遺體的腐蝕,而對遺體有害的紅外光、紫外光也在光源處就過濾掉了。從而很好地保護了遺體。充分顯示了非接觸式整容——我們稱之為光整容的無與倫比的優點。

為了保證瞻仰的絕對安全可靠,在燈具上安裝了自動切換口,壹旦有燈泡發生故障,繼電器就自動啟動,切換器反光鏡自動落下,轉入另壹燈泡工作。

我們這壹棺內照明和光整容系統,既集中了光學的電影的自動控制和新材料等各方面的高新技術,又有所創新和突破,從而獲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它使整容的色彩鮮艷、豐富、飽滿、柔和,讓廣大瞻仰群眾覺得偉大領袖像是活著的,在那安睡。整個照明系統隱蔽性極好,誰也不知道系統在那裏,從而給群眾以極其真實的感覺。以光導纖維導入光源,實現了“冷光源”的要求,保證棺內溫度不受光線的影響,有利於遺體的保護,同時安全可靠,任何時候都不影響瞻仰,自然也就受到領導和群眾的贊譽。

專用設備領導小組為了考核我們的設計方案的可靠性,先提供了壹個模擬石膏像做內投光配色試驗,由於石膏頭像反光,配色後面部質感較差,後又由北京醫科大學解剖組提供了壹個保存了近10年以上的人頭標本。該標本面部黑灰,皺紋很多,很深。在這個標本上,我們進行了投光配色,模擬按規定瞻仰路線觀察。其結果,面部紅光滿面紅潤豐滿,皺紋明顯減少,仿佛剛剛逝世壹樣。至此,我們所提出的內投光配色整容方案最終獲壹致通過。

經過我廠全體設計人員和參戰工人的晝夜奮戰,精心設計,精心加工,終於在1977年5月底前,按計劃全部完成了水晶棺光學整容內投光系統的部件加工,6月份進入紀念堂安裝調試階段,當時紀念堂內的空調系統還沒有運行,調試工人在棺床兩側加入遮光板,攔去不必要的光束,工人冒著盛夏酷熱鉆進棺床內,通過反復的調試,最終取得了成功。

毛主席遺體移入水晶棺內,啟動光學整容投光系統,去世已近壹年的毛主席遺容頓時恢復了勃勃生機。經中央辦公廳及毛主席生前身邊工作人員鑒定,壹致認為,效果很好。

光學整容,堪稱當時世界上獨壹無二的首創技術。它的奇妙之處在於:它絕不觸動和損壞遺體,完全是按照電影光學的原理,對遺體面部各個部位的外觀(顏色、質感等)以極柔和、極淡的光加以全方位的調理、修飾。例如,毛主席的眉毛比較稀、淡,就用淡黑色眉形的反射光加以修補,毛主席的雙頰已略有凹陷,就用配色光的濃淡加以彌補和調節。哪怕是極細微的地方,也都用投光配色加以精心地修飾調理,使毛主席的遺容永遠顯得安詳、豐滿,栩栩如生,就像是在熟睡壹樣。

1977年7月15日下午在首都體育館舉行了毛主席紀念堂總結工作慶功大會。花永先、竇錚等同誌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1978年3月,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水晶棺研制和內照明系統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榮獲重大貢獻獎。

自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紀念堂開放至今(2003年12月26日),接待瞻仰人數早已過億。經歷了近30年的考驗,水晶棺至今仍然晶瑩剔透,光潔如新,人們瞻仰到的毛主席遺容依然栩栩如生。這是最使我們感到驕傲和欣慰的。

-22

W幣

1075

存款

3776

帖子

四級功績勳章銀聖壽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7-8-10 08:52 | 顯示全部樓層
永恒的懷念

我們所做的這些工作,只是整個“壹號任務”中很小的壹部分,就是這小小的壹部分,也離不開全國各條戰線的大力協作和支持。

據統計,自1977年9月9日至今(2003年12月26日),毛主席紀念堂已接待瞻仰人數超過1.38億人次。水晶棺經歷了30年的考驗,充分達到了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瞻仰毛主席遺容的整體效果。

30年來,壹些曾經參與毛主席水晶棺研制的幹部、工程技術人員和老工人,有幾位已經相繼辭世了。當年的小年輕,如今也鬢發斑白,很多人也已經退休了。由於歷史原因,當年參與設計和研制水晶棺的專家、技術人員、知識分子的地位低下。壹些工程技術人員,甚至在圖紙上也沒留下自己的名字。他們默默無聞地走過了這段歷史。在最近北京六○八廠組織的回顧當年研制水晶棺的座談會上,當年的老領導、工程技術人員相聚壹堂,談起當年那段經歷,依然歷歷在目,感慨萬分,那實在是歲月無法磨滅的珍貴記憶。

395

W幣

0

存款

501

帖子

發表於 2017-8-17 13:39 | 顯示全部樓層
唐吉坷德 發表於 2017-8-10 08:52
永恒的懷念

我們所做的這些工作,只是整個“壹號任務”中很小的壹部分,就是這小小的壹部分,也離不開全 ...

主席思想放光芒!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