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碼
 請即註冊
查看: 1085|回復: 0

[朝史] 太祖(黃統)朝史

[複製鏈接]

興寧黨

敬親王

大司憲

511

W幣

7287

存款

1萬

帖子

親王二級功績勳章二級慶寧藝術及文化獎章長期之杖中秋月兔住戶證傳媒證商業證

發表於 2011-7-17 21: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黃名帝國君主立憲政府
歷史文化部文獻編修

歷朝正史-太祖(黃統)朝

一.引言

  世界正在轉,歷史正在變,不論任何人的地位是何等渺小,歷史仍然是由每一人每一點滴的回憶所創造出來。歷史就是要讓我們觀測前人的錯失,歷今世而免流弊,即所謂勿重蹈覆轍也。

  黃統朝是我國第一個皇朝,亦是歷時最長的皇朝。由黃統元年八月初一起至黃統六年九月廿日止(1995年8月26日至2000年10月17日)。在漫長的太祖朝中,最著名的是既混亂又黑暗的政局。不但令到黃名人民帝國的發展停滯不前,人與人之間的鬥爭使到關係惡劣。黨爭的場面無日無之,皇帝的無能,完全控制不了朝政。及後,太祖更瘋狂地建立政治化計劃,促使黃統朝滅亡,並為日後太宗的景泰朝軍政統治奠下基礎。


二.歷史大事

1.始建國

  在黃名內政朝開始之前,臣民一直都有一個固定的地方聚會,俗稱「朝會」。由於當時在公園流行組黨組派,而李言商又酷愛帝國運動,故聯同一些好友組織有關的團體。乙亥年七月十九日(1995年8月14日)李言商、張敬之及楊庭鋒合組「光明會」成為建立黃名的踏腳石。至乙亥年七月卅日(1995年8月25日)楊庭鋒遞交<<建國制議>>給李言商,擁立他為「皇帝」。李言商欣然答應,但張敬之卻反對建國。八月初一(8月26日),李言商在楊的支持下成立「黃名人民帝國」。「黃名」指光明,光輝,以作為紀念光明會;「人民帝國」,指由人民擁護的帝國。至後來加「君主政府」四字,目的是強調君主專制而已。李言商即日登基,改元天德,自號天有好生之德,是為太祖。下午,委任楊庭鋒為全權大臣,張敬之為國立大臣。翌日(8月27日),張敬之宣佈退出黃名人民帝國,並稱光明會正式解散,從此太祖及張敬之各走各路。其實張並不認為帝國主義會吸引新人加入,加上他不熱衷這種崇尚角色扮演的團體,所以憤然離開。八月初三(8月28日)太祖宣佈改元「黃統」。成為日後維持六年的黃統朝的開始。至於太祖為何要改元,一直是黃名歷史之中的一個謎。


2.創黃名律

  黃統元年八月十七日(1995年9月11日),全權大臣楊庭鋒為鞏固皇權,建立了一套新的國家禮儀編制及法律,稱「黃名律」。此舉遭到大臣王貴才反對,理由是黃名律對大臣太多規範,加上君臣本來就有一定的位置,無需再加法令加以控制。簡單來說,王貴才不想守規矩。楊庭鋒是一個獨裁的人,王貴才反對他的政策,甘願冒犯君威,下旨廢除王的職務。黃名律順利推行,一眾大臣亦不敢與楊作對,紛紛支持。是次事件稱為「保律借旨」。翌日(9月12日),楊庭鋒請辭,太祖大為震驚。當日雄心壯志創建黃名的人,如今竟突然決定離職。原來,楊得辭呈,是不想讓朝臣認為自己是太祖幕後的操縱人,才立下這個決定。


3.帝臣之爭

  自全權大臣楊庭鋒走後,王貴才控制朝政。此後的每份文件,政務都要經過王的審核才通知太祖,直接架空了皇權。太祖生怕王貴才發動政變,使來頑強的親妹妹李婷儀加入黃名人民帝國。黃統元年八月廿三日(1995年9月17日),李婷儀正式加入,賜名李鳳儀,封號文山郡主。自此,文山郡主和王貴才展開派系鬥爭。

  當時王貴才匡扶卓建昇為大臣黨派的元首,以鞏固黨內的領導勢力。另一方面,文山郡主收攬一些仍未成為大臣黨的臣民,但未成氣候。八月廿四日(9月18日)文山郡主上表<<新建制>>,提出「倚重而不相犯,引新血而扶正道」,這句話意思是信任在位的權臣,但希望皇室和權臣河水不犯井水,但當中有暗示她有意任用新人去打擊王貴才的大臣黨派。後來,太祖准予文山郡主全權處理任命官員之事。她大刀闊斧,以欺君犯上罪名控告王貴才,又大放輿論,逼使王在不堪壓力而自行請辭。卓建昇走馬上任大臣黨黨魁,繼續履行孤立皇室的政策。

  有段傳聞,指文山郡主曾經與大臣黨進行談判,更對卓建升說:「今日你這樣做,不代表我們皇室是好欺負。你孤立我們,無非想當皇帝。大臣們蒙在鼓裡,以為皇帝治政太差,才跟隨你的。即管繼續,你一定會後悔。」

  從事情看出嚴重性,楊庭鋒的走彰顯了一些臣民有操欲控皇室的野心,君臣互信的觀念崩潰。


4.皇臣合流

  黃統元年八月廿七日(9月20日),劉繼圖,李國棟及周仲謙加入,文山郡主借三人力量聯手抨擊卓建昇,周仲謙更向太祖提出團結皇朝的方法,令太祖對周大為欣賞。同日下午,周仲謙再發表文章支持皇室,史稱「支持皇權宣言」。這文章一出現,臣民議論紛紛,引發了護帝運動。卓建升見大勢已去,翌早請辭。親卓的大臣怕失去權勢,一面倒立即歸順,大臣黨派即時解散,太祖得以重新主政。


5.官員化計劃及中央集權制

  黃統元年八月十八日(1995年9月12日),楊庭鋒走前提出最後一個政策,就是「官員化計劃」。不過當時帝臣之爭事件爆發,太祖未能推行這個政策,至八月廿八日(9月21日)才開始推行。當日下午,文山郡主宣佈封伍友添為陳事大臣(今為皇室事務總管),岑安發為政事大臣(會議主任),孫敏為工事大臣(雜務大臣)及李國棟為隨員大臣(名單總管)。其餘大臣則封為隨員,為統一全部大臣,亦念周仲謙有功,故封為宰官,成為黃名第一位丞相。官員化計劃的推行,宣揚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亦借部門的建立分化了王貴才的舊部,以防再起反抗。

  另外,太祖得知各部建立初期各自為政。適逢當時隨員大臣李國棟與一些好友設立黃名府,統轄處理有關黃名人民帝國的事務。太祖對其系統十分讚賞,故有意將黃名府由私人機構改為官方機構,黃統元年閏八月初一(1995年9月25日),黃名府被列為協作機構,賦予全權掌理朝政,成為首個中央最高決策部門,實行中央集權。太祖又保留李國棟在黃名府的首長職位,授為國立大臣以暫代當時失蹤的周仲謙,權力一時無兩。不過黃名府設立後並沒有因此而駕馭皇權,相反治績甚良,故有「清廉府」之稱。當時王貴才的舊部因怕黃名府的勢力而打消爭權的念頭。但是,黃名府的出現,又挑起了另一場黨爭。


6.黑色時代

  「黑色時代」是由黃統元年八月廿九日開始至黃統二年三月結束(1995年9月23日至1996年4月)。而這段時間之中,黃名人民帝國陷入一片談玄說鬼的熱潮。因為神玄鬼怪的學說大盛,漸漸入侵了黃名的政治體制,黃名律亦充滿中國傳統色彩而制定。周宰官提倡過要「維護傳統,尊神奉鬼」,使到日後的統治者堅守這項原則而行。如景泰年間的皇帝高規,仍奉行黃統六年的「大臣向格格行禮」的傳統條例以及太康年間秉承黃名律的「新朝皇帝不得廢除前朝官員」,令到政府在律法上過於保守,成為孤朝的致命傷。雖然黑色時代間接影響了政治風氣,但到了大盛期間並沒有出現太大的政變或黨爭,尤其在八月廿九日至九月初八(1995年9月23日至1995年10月31日)這個多月間,是黃統朝最太平時期之一,故「黑色時代」又稱為「和政時代」。

  黃統元年閏八月廿日(1995年10月14日),黑色時代期間,吏部政官何居禮遞交<黃統新政咨議>奏本。他主張建立一個推廣中心,招募人才,並提出「要培訓新人才,必須先讓人們認識何謂黃名」的政治方針,得到黃統帝的接納。何的建議推行後令到政府官員數目有所增長,據黃名府在閏八月廿六日(10月30日)統計,當時黃名人民帝國官員數目已上升至十五人,充實朝廷。


7.皇臣黨爭

  黃統元年十月初八日(1995年11月29日),周仲謙因談玄說鬼的行為開罪了太祖,於是被貶為朝議大臣,但「丞相」的名義仍准予保留。周不甘受降,發了瘋般語無倫次。此後,周隱埋。後來,吏部政官何居禮向太祖上奏,奏本名為「廢丞咨議奏本」。何認為要廢除周仲謙一切職務,認為他放肆無禮,常常失蹤,理應逐出黃名。但太祖在此事上去向不定,最後又不了了之。他對周仲謙的寬容,種下了禍根。

  在一次有關商討地方管理協議的會議中,以劉繼圖為首的黃名府因不滿文山郡主劃分區域過大,導致出現不公平的情況,於是杯葛會議,帶隊離場,形成導火線。文山郡主斥責劉繼圖是一隻老鼠,觸發劉繼圖與文山郡主的對抗。黃統元年十月十九日(1995年12月10日),文山郡主成立皇家黨,排斥支持黃名府的官員。黃統元年十月廿一日,(1995年12月12日)吏部政官何居禮因對皇室人員侵權而向太祖投訴,上呈「礙官奏本」,批評文山郡主侵入各部門亂政,又不尊重各部門大臣。太祖為息事寧人,下令暫停文山郡主職務。但此舉即換來景親王岑安發及丞相周仲謙大為反對。當時劉繼圖支持何居禮的奏本,形成兩股勢力對衡。同日下午,文山郡王復位,並下令捉拿何居禮,但得劉繼圖大力阻撓。文山郡主以劉公公叛變理由,一併捉拿劉公公。黃名府和親王奉旨營救,並宣佈成立大臣黨,黨爭正式爆發。翌日,大臣黨一眾要求周仲謙表態,但他竟然棄暗投明周仲謙,帶領兵部及工部支持皇家黨,令到朝廷內部分裂,再一次孤立皇權。

  黃統元年十月廿五日,(1995年12月16日),吏部政官何居禮接受審判。當日何指斥文山郡主為「滾豬」,令文山郡主大發雷霆,事後更名文山郡王。自此郡王一名一直使用至今。


8.軍政黨政變

  黃統元年十一月十五日(1996年1月6日),文山郡王與周仲謙在管轄地區的意見出現極大分歧。文山郡王事後十分氣憤,下令推行自己的一套,結果惹來周仲謙的「兵諫」。皇家黨及大臣黨對周仲謙發兵作出強烈反對,但周視為無形,並帶同原本支持文山郡王的軍人軍官脫離皇家黨,成立軍政黨,並進一步發表<帝制論>,提倡「退位讓賢」政策。於其餘政黨對軍政黨的言論極為不滿,故大臣黨劉繼圖及皇家黨文山郡王於黃統元年十一月廿日(1996年1月11日)共同發表<四事宣言>。其內容如下:
  一.停止兩黨敵對;
  二.反對及打倒叛國份子;
  三.維護皇權;
  四.打倒軍事主義。

  <<四事宣言>>發出後,促成兩黨合作。軍政黨發動混亂事件,阻礙兩黨招收新的官員及趁亂操控朝政,皇權再被架空。黃統二年十二月初一(1996年1月20日),太祖下旨廢除周仲謙丞相職務,引發軍政黨企圖兵變,幸得兩黨的多位親王的保衛,太祖才不受退位威脅。

  宣言雖然白紙黑字列明合作,但大臣黨及皇家黨的人仍然猜忌對方,紛爭在沒完沒了之下,兩黨再次不和。黃統二年二月十五日(1996年2月3日)梁永業擔任清平巡撫一職。當時文山郡王有心針對梁永業,起因是他的處事作風與文山郡王逆向,處處阻撓皇家黨的發展。大臣黨知悉梁被皇家黨刁難,於是部分官員前向與文山郡王嚴正地交涉。談判失敗,大臣黨先行宣佈廢除四事宣言,其後皇家黨派代表向太祖陳事,同意廢除暄言,兩黨陷入分裂,造成軍政黨更加驕縱。

  黃統二年三月初一(1996年2月18日),梁永業被貶。劉繼圖覺得此舉是損害大臣黨民的利益,於是將事情鬧到太祖處。當時太祖已沒有能力去制衡失控的黨爭,使到政治黑暗,局勢混亂。最後,太祖施行拖延戰術,事件暫時平息。不過紛爭在背後持續,一鬧就鬧足半個月。

  黃統二年三月廿日(1996年3月9日),周仲謙發動政變,宣佈成立新黃名人民帝國政府,自封為燕王,並帶走全國三分之一的軍隊建立新政權,直接威脅太祖。文山郡王,劉繼圖即日召開聯合會議,商討對策,最後,向太祖上奏<共同對抗燕王政策奏本>,宣布解散大臣黨及皇家黨,朝廷終於統一。黃統二年三月廿八日(1996年3月17日),燕王敕令進行反革命運動,史稱「三二八行動」,逼令何進軍長下台,並辭去部分舊軍官,造成新政府內部十分混亂。

  黃統二年四月初四(1996年3月22日),間諜軍長小郭起義,軍人和應,捉拿燕王,並宣佈歸順太祖,歷時十三日的新黃名人民帝國滅亡,分裂局面正式結束,國家統一。


9.第一次孤朝

  黃統元年四月初八(1996年3月26日),黃名府宣佈暫停所有政府工作,至六月尾(5月)結束。期間,黃統帝一度疏於政事,令政府進入沉睡期,毫無建戍,部分舊皇家黨官員因此請辭,成為史上第一次孤朝。孤朝,是黃名政府專有的名詞,亦即是那些時候人才凋零,國力大弱,以及發展停滯等現象湧現,拖累該朝的發展,稱為孤朝。黃統朝自元年始出現孤朝,以後六年斷斷續續亦出現過,更甚者長達近九個月。


10.黃名府沒落及內務府崛起

  第一次孤朝結束後,政府重新運作。黃名府總理由張漫擔任。黃統二年五月廿三日(1996年7月8日),張漫提出歸政政策,認為皇室人員的權力必須遵照黃名律而行使,而黃名律的制定或修訂則要由大臣共同協定。由於這個政策會削弱皇室的權力,令皇權獨大,結果惹來文山郡王猛烈的批評。後來張漫澄清是為政府求取和平,而非刻意針對皇室成員。但得不到文山郡王滿意。

  歸政政策開罪了文山郡王後,文山企圖逼張漫下台。但張得到劉繼圖的支持,堅持不肯屈服,結果換來李國棟不滿,認為劉借黃名府作自己的爭權戰場。劉,李關係在此決裂。黃統二年六月初十(1996年7月24日),劉繼圖脫離黃名府,並向太祖建議三權分立,包括將軍權,皇室事務權及中央行政權分開,以免再給黃名府獨裁。張漫當時提出反對,但太祖仍接納劉的意見,成立內務府。黃名府自此失去皇室事務的控制權,包括聖旨頒發的權力。六月十三日(1996年7月27日),張漫辭職,因不滿太祖的決定,放棄黃名府中的要務。同日,李國棟擔任黃名府臨時總理,至廿五日(8月8日)調回幕後。內務府成立,即表示黃名府的功能即將消失,而太祖接納劉繼圖意見的原因,在於皇室與大臣之爭多次涉及黃名府,認為黃名府的權力過大,未能完整地發揮皇權的功能,所以才決定另組架構。

  黃統二年六月廿九日(1996年8月12日),黃名府炮轟文山郡王是豺狼當家,企圖將太祖拉下馬,甘願拿出黃名府作犧牲品。令到文山郡王大為不快,於是代同十二人離開黃名人民帝國,是次事件,史稱「轟皇頂官事件」。

  黃統二年七月(1996年8月)起,文山郡王帶同部分人員離開後,另政府政策再次癱瘓,第二次孤朝再臨。更長達九個月的時間。因此,黃名人民帝國的官員數目曾跌至新低,加上劉繼圖等內務府官員休假,令政府無法發展,幾至解散的地步。

11.關明滅亡

  黃統二年六月年六日(1996年8月9日),關明皇朝內亂,常親王要求黃名人民帝國協助,但太祖拒絕,更乘人之危,大舉進犯。黃統二年六月廿七日(1996年8月10日),關明帝國派遣外務大臣投降,關明皇朝滅亡。但關明皇朝的部分餘屬不肯投降,立關明人民臨時政府,首長仍為常親王,至黃統三年二月(1997年3月)才正式解散。


12.金輝頓政

  黃統三年六月初二(1997年7月6日),太祖首次詔開大臣會議,商討未來政策。該次會議總共提出三項動議:一.商討招募新成員的方法;二.解決中央政制所出現的問題;三.如何防止政府人才凋零的問題。可是商討後問題仍未解決。初八日(7月12日),太祖接納內務府申請接收禁軍事務,惹來黃名府上下不滿,臨時總理楊金輝進行交涉不果,同日下午宣佈解散黃名府。太祖大驚,爪開黃名府會議,但商議未有共識。翌日,黃名府關閉,內務府便成為唯一的中央行政部門,權力更加鞏固。

  黃統三年九月(1997年10月),劉繼圖休假三星期,楊金輝擔任署理內務府大臣。他上任之後,使用舊黃名府成員做管治班子,並下令行政及軍政分開處理,壓止了軍人干政。他又改革官吏局,重新招收成員加入,一時成為黃統朝中興的局面。可惜劉繼圖休假完畢後,故態復萌,人才流失的問題再次出現。


13.政治化計劃

  黃統三年十二月初九(1998年1月7日),黃統頒下「黃統四年未來政治報告」,當中提及「計劃重新整頓現有的政治模式,以軍權駕馭內務省權,並實行軍紀統治,以軍法治理黃名律,實行嚴厲的獨裁統治。」更將此法名為政治化計劃,但軍紀統治的政策並沒有在黃統四年實施。政治化計劃推行後,令軍人出身的官員數目大增,例如後來的軍政頭目張生寧,泰親王李海明都是在那時候加入。該計劃產生後,更影響到景泰年間的軍政統治,令到獨裁的景泰朝迅速倒戈。


14.戊寅事件

  在政治化計劃推出初期,部分大臣對於太祖強行將國家改建成軍國政府極度不滿。於是在黃統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998年1月9日)曾經出現示威行動,政府官員罷工,北部臣民更一度宣佈放棄支持太祖皇帝,揭開戊寅事件的序幕。此事最後得到數位親王平息,但到了黃統四年五月(1998年6月),舊臣王貴才煽動反對政治化計劃的臣民離國,結果誘發大規模的請辭運動。當時太祖堅拒停止計劃,任用軍人填補空缺,維持政府運作,更輕易地擴大了政治化計劃。

  不過,王貴才的行動並未停止,黃統四年七月初五(1998年8月25日),他聯同離國臣民及部份在任文官發動「反帝運動」,太祖在混亂下取消朝會。幸得軍部的阻擋,進行談判,最終達成共識,平息史稱的「戊寅事件」。


15.周年旺相

  黃統五年(1999年),軍人的地位日趨提高。因此黃統五年已經出現軍人政治的情況,六部部分官職已有軍官滲入。雖然軍人控制朝廷,但期間並沒有出現軍人政變的情況,君主的地位穩固,故史稱黃統五年為「黃統盛世」。不過,政府在黃統五年七月十六日(1999年8月26日)頒佈黃名人民陸軍軍歌時,軍部不讚賞,政府最後不得不改其為國歌使用,並只此一次。由此間接證明軍人雖然尊重君主,但仍有控制君主的野心。同日,太祖發表講話,當中表明立場要將政治化計劃擴大,實行軍政統治,正式以軍人治天下。


16.內務府事件

  黃統六年正月(2000年2月),軍權越來越大,控制著六部,並左右了皇權,張生寧上任軍政大臣後,已逐漸不聽命於太祖,令到黃統六年的政治氣氛格外緊張。內務府總管劉繼圖不滿張生寧駕馭朝政,聯同內務府全體罷工。張生寧另起爐灶,派軍人成立內務政事局,令到劉繼圖馬上取消行動,向軍部求饒。

  黃統六年二月初一(2000年3月6日),劉繼圖不滿早前太祖不聽內務府的訴求,於是私自改組內務府,實行先斬後奏。太祖不滿,下令禁止,並打算廢除劉的職務,但軍政大臣突然支持內務府改組,反對太祖的命令,劉繼圖得以穩坐內務府總管之位。軍部突然支持內務府,是因為劉總管與軍部約定,讓軍人參與皇室事務,企圖進一步控制君主。


17.齊政政權

  黃統六年三月(2000年4月),太祖眼見政治化計劃慘敗,朝政日非,黨爭多次出現,引致黃統朝沒落,因此失蹤。朝政因此由軍部把持,令到大部分不服的文官被批示或停職,正式步入黑暗的軍人統治年代。

  黃統六年三月十二日(2000年4月17日),張生寧以軍政大臣接管中央,實行軍事統治。五部(吏,戶,禮,刑,工)大臣不滿,認為張生寧企圖政變,推翻君主,於是聯手對抗,但無果,最終集體請辭。恆妃知悉,下令成立政治委員會,而委員不能由軍人擔任,以對抗軍人的極權。黃統六年三月十四日(4月19日)軍人不滿恆妃統治,包圍後宮部。恆妃堅持立場,勢要當政,結果被帶走。張生寧知道後,下令釋放恆妃,並讓步准予恆妃執政。黃統六年三月十五日(2000年4月19日)恆妃接管政治委員會,並以太妃身份臨朝理政,更拉攏親信乾妃及升任轄下太監宮女,企圖鞏固權力。恆妃,乾妃合作,形成一個內外都有實權的龐大統治集團。使女權抬頭,更是首次有女性出任行政部門首長。

  黃統六年三月廿三日(2000年4月28日),宋妃梁敏兒不滿恆妃以太妃身份胡亂干政,終聯合兵部4人離開黃名。由於這事情乾妃一早知情,但沒有在朝會中提出,導致人才再失。因此,恆妃下令廢除乾妃「政治委員會理事」身份。

  軍部方面,張生寧因私人理由請辭,職務由管帶李錦昌接管。黃統六年三月廿日(2000年4月24日),劉繼圖獲恆太妃授權後將妍妃貶為貴人,並假借旨意改元「齊政」,以2000年4月29日起稱為齊政元年,意圖將黃統朝改變。德妃強烈反對妍妃被降,管帶李錦昌亦反對改元齊政。但恆太妃並沒有授權改元,但消息發出後即受軍部針對,無法解釋。恆太妃惟有將錯就錯,把德妃,劉繼圖革除,並承認改元。齊政元年三月廿八日(2000年5月2日),李錦昌和恆妃在改元問題上引起爭執。齊政元年三月廿九日(2000年5月3日),恆妃為鞏固政權,宣佈在齊政元年四月初二登基為帝,並改元「聖業」。軍政人員聞得消息,反對聲音此起彼落。但部分親恆太妃的軍官則支持她做皇帝,造成兩權鬥爭。

  齊政元年三月三十日(2000年5月4日)恆妃升趙孟為軍政大臣,令親李錦昌的軍官們不滿,引發大型的兵變活動。國立大臣李國棟反對恆妃做出顛覆政權的行動,於是倡議成立反恆妃協會。不久,國立大臣被壓制,一度隱退。四月初二(2000年5月5日),李錦昌發動政變,挾持趙孟,德妃則控制朝會,阻止恆妃登基為帝,乾妃,妍妃下午復位,並協助軍部處理囚犯事務。恆妃被廢,等候發落。因這次事件,發生於立夏日,故名「立夏兵變」。四月初三(2000年5月6日),德妃復位,並准予劉公公復位,而李錦昌自升為軍政司,控制政權。同日,李宣佈恢復黃統年號,廢除恆妃齊政政權,恢復宋妃及其餘官員職位,廢政治委員會,改由內務府暫時處理政務,並升國立大臣為和親王。歷時十多日的齊政政權結束。


18.理事府掌權

  黃統六年四月十二日(2000年5月15日),和親王推行網上業務,黃名正式登上虛擬世界大舞台,目的是要從不同方向招攬人才。此舉惹來德妃大為不滿,但和親王一意孤行,軍政司李錦昌亦同意和親王的做法,德妃因而與和親王對立。

  後來,軍政司李錦昌不信任劉繼圖的內務府,於是另起爐灶,計劃成立理事府,由德妃主理。期間因內務府多次交涉,又召開會內軍會議,使到成立理事府的日子拖延至黃統六年九月廿六日(2000年10月23日)。因此,內務府被架空,下場如同當年的黃名府。

  早在恆妃當政時期,宋妃曾成立一個新政權-黃名政府。後來平亂後重新歸順黃名人民帝國,但得不到李錦昌的重用。黃統六年四月十四日(2000年5月17日),宋妃私見李錦昌,企圖說服李給予自己行政權力,但遭拒。黃統六年四月十六日(2000年5月19日),宋妃貶為貴人,直至端午節前,這一著,實際是德妃想宋妃知難而退。


19.太祖退位

  黃統六年八月十六日(2000年9月10日)太祖在朝會上出現。當時張生寧早已下台,而太祖失蹤只是想張生寧為他執拾爛攤子。但當朝者已是李錦昌,太祖對此人並不認識,大感驚訝,下令捉拿李錦昌,不果。反之,李錦昌命令軍官將太祖拿下,逐出朝會。從此,太祖再次失蹤。

  黃統六年月九月二十日(2000年10月17日),太祖退位,並宣佈將行政事務及皇室事務交給劉繼圖打理,令李錦昌大失預算。但劉無法取得後宮部的支持及未能掌握軍部的控制權,令他作為臨時管理國家的大臣舉步維艱。黃統六年九月廿六日(2000年10月23日),李錦昌以軍政司身分引用黃名律,發出緊急令解散政府,改由「黃名北臨時政府」接管黃名人民帝國,但遭到劉繼圖反對。黃統六年十月初二(2000年10月28日),黃名北臨時政府方面向劉繼圖招降,不果;黃統六年十月初五(2000年10月31日),劉繼圖因眾叛親離之下宣佈歸順黃名北臨時政府,李錦昌登基,改元「景泰」。辛巳年正月初一(2001年1月24日),景泰紀年正式起用,漫長的黃統朝正式結束。


三.總結

  黃統朝的六年時間,內憂外患不停止地發生,黨爭,兵變更是家常便飯,這是歸咎於黃統帝的治權能力有限,加上處事一成不變,令到事件重蹈覆轍。我們從一下幾方面去探討黃統朝的得失:

律法清明:雖然黃名人民帝國一直處於弱勢,但黃統朝所定的律法發展成熟,臣民大多都依從律法辦事。如李錦昌行使黃名律解散劉繼圖的人民政府。雖然多年來,大部分臣民均用以作為造反的藉口,但從他們的行動所知,黃名人民帝國十分重視律法的需要,因而對日後皇帝高規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分工制度:在建國初年,大部分的臣民都沒有正統的職務,推行政令時便出現你推我讓的情況。官員化計劃實施後,除了確立政府部門外,又確定了分工制度的可行性,加快政府政策推行的效率。

用人不當:黃統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委任了文山郡王,景親王等人,但這些人對行政治理的認識並不高,加上這班屬於皇室的人為求自己的利益而罔顧國家的發展。如文山郡王剷除王貴材的勢力後,疏忽了黨爭隨時爆發的問題,最後更代替了王貴材的角色,引發黨爭。另外,周仲謙的謀反無疑是太祖將行政大權過於集中在相位身上,後來更引入黃名府制度,將君主之權調到府務大臣之上(總理),令皇權受到制肘。

元氣大傷:多次黨爭後,國家元氣大傷,太祖不但沒有治理孤朝恢復元氣,甚至任由黃名府及內務府分家引發黨爭,令本來元氣大傷的朝廷更加虛弱。後來軍政統治,令到君主無法牽制軍人,令國家更加紛亂。

部門不協調:因為黃統朝採取的措施大多是見步行步,架構重疊,甚至部門之間互不信任而拒絕合作的情況經常發生。如黃統元年丞相府與黃名府架構重疊;黃統二年的黃名府及內務府兩府的鬥爭,使政令無法推行,黃名人民帝國的發展空間因此萎縮。

政風因循:各部門到了黃統五年(1999年)後為怕開罪軍部,官員出現因循苟且的壞風氣。如在國慶之上,禮部尚書在軍歌問題上生怕開罪張生寧,把爛攤子交給吏部,最終弄到由太祖出面處理,這種風氣導致政府的發展倒退。

統治者思想狹隘:太祖在黃統三年(1997年)開始實行政治化計劃,並將政府行政重心搬到軍人身上,壓抑了人民的論政自由,使到政權獨裁化。加上太祖主張軍紀治天下,過分相信軍人的「忠心」,使到軍人坐大,誘發黃統六年(2000年)大規模政變。

施政保守:另外一個致命傷,就是黃統朝的律法比較保守及傳統,令到君主在治國方針上沒有空間,政治風波常常出現。因傳統的階級觀念過重,低下的臣民的意見如同垃圾,人才無法提升,甚至因受傳統思想影響,君主往往不對律法上的漏洞加以堵塞,最終引致黃統朝一厥不振。

  總括而言,黃統朝的弱勢,無論政治上,甚至臣民思想上都得到重大的轉變,觸發了日後更嚴厲的軍政統治及引起臣民渴望得到開放政權的政變。


太祖(黃統)朝(完)
寧辰乙酉元年八月廿九日戌時修

不折不扣的寫稿佬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