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二哥 發表於 2012-10-8 22:54

太平山街:山城拾級趣

街知巷聞﹕山城拾級趣

明報 – 2012年10月7日星期日上午5:29
http://hk.news.yahoo.com/%E8%A1%97%E7%9F%A5%E5%B7%B7%E8%81%9E-%E5%B1%B1%E5%9F%8E%E6%8B%BE%E7%B4%9A%E8%B6%A3-212905121.html

http://media.zenfs.com/en_us/News/mingpao/_07pw008__new_10_2012.jpg
(a) 香港首個公眾浴室(林茵攝)

http://media.zenfs.com/en_us/News/mingpao/_07pw007__new_10_2012.jpg
(b) 金字頂磚屋(林茵攝)

http://media.zenfs.com/en_us/News/mingpao/_07pw011__new_10_2012.jpg
(e) 當年芽菜街(林茵攝)

【明報專訊】1993年些利街建成中區扶手電梯系統,原本寧靜的住宅老街在五六年間漸變成今天知名的SoHo,華洋共處、新舊交融的文化氣息、電梯與民居近得可以握手的距離、天橋上靜看中區警署和窄長斜路上車流人流的風景,成為不少電影和照片取景以代表香港的地點。

然而,再十年八載下來,SoHo商業氣息日濃,原有老居民商戶被高租金和嘈雜環境驅逐,SoHo魅力漸失,開始像蘭桂芳淪為旅遊布景板。

有SoHo的前車之鑑,今天太平山舊城區居民對磅巷興建扶手電梯的計劃便大為警戒。太平山舊城區是指以太平山街為中心,由鴨巴甸街以西至水坑口,上至堅道、般咸道的山腳一帶。香港開埠以來,鴨巴甸街以東的中環是城市商貿和權力中心,堅道、般咸道以上的半山區按法例規定只准洋人居住,華人則聚居於上環和西營盤;其中太平山街一帶是新來港華人的貧民窟,因當時海岸線仍在皇后大道中附近,從海路來港的華人多在水坑口上岸,就近投靠親友,並在城中心的商貿區和碼頭依靠勞力謀生。至19世紀末,該處人口愈來愈多,樓房架牀疊屋,一間兩三層小屋擠了二三十伙人,衛生惡劣下,1894年終爆發鼠疫,英政府為根絕疫症,清拆貧民窟闢成今天的卜公花園。

仍保留百年前面貌

鼠疫後,港英政府迅速引入英國本土的建築條例,定下樓宇間距、環境衛生和安全標準,太平山區的樓房街道依照這些條例,在20世紀初重新發展起來。故此區既載有香港華人移民的血淚故事,亦是香港建築史上的轉捩點。今天太平山舊城區的樓梯步道和街巷格局,基本上仍維持百年前原貌。在半山斜坡上建城市,是英國殖民地的特色,香港的中上環、新西蘭但乃丁、日本神戶的前英租界,都有這類山城風景。依山而建,因此斜路多、樓梯多,L形擋土牆建在層層樓房之間,形成以「臺」(terrace)命名的小巷弄,磚石砌的擋土牆生出石牆樹,組成獨特的城市街道肌理。西環、堅尼地城一帶在西港島線效應下急速變天、新樓盤林立之際,現時太平山舊城區可說是這種城市肌理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

2009年底正街扶手電梯工程動工,距離些利街僅1200米左右、步程約15分鐘;2010年民建聯和工聯會區議員又以方便長者上落為由,在這短短的距離內爭取興建第三條扶手電梯,最後城皇街、樓梯街方案都因觸及歷史建築而被放棄,結果政府選址在磅巷,電梯連接太平山街至般咸道約200米的路段,預計工程費2億元,現正招請顧問公司,明年4月有詳細設計方案。

「建扶手梯逼人加速」

然而,計劃構思兩年來,地區人士質疑聲不絕。一方面工程很可能破壞逾百年歷史的磅巷公廁、食物安全中心後院、卜公花園的古樹名木和眾多石牆樹;而除了施工的磅巷路段外,多建一條扶手電梯,影響可遍及鄰近整個街區。居民既選此老城區落腳,都愛其寧靜緩慢的生活節奏,扶手電梯建成勢令人流增加、商店加速更替,投機炒賣及收購重建等行為,將為整個社區帶來急速並致命的破壞。街坊就此工程成立磅巷關注組,望保衛區內怡人面貌;在普慶坊擁有陶藝工作室的關注組成員Katty感嘆,到處興建扶手電梯,「政府就像逼我們過一種不斷加速的生活,你想要慢慢行樓梯、走走停停睇下沿途風景,都不行」。

(a) 香港首個公眾浴室

磅巷公廁浴室在1904年啟用,是鼠疫後英政府為改善社區衛生而設,亦是香港首個能供男女及小童使用的公眾浴室(灣仔有一個只供男性使用),因早年太平山區房屋多沒有浴室和自來水,磅巷浴室有熱水免費供應,極受歡迎。這幢記載公共歷史的重要建築,亦可能因電梯工程而受破壞。

(b) 金字頂磚屋

太平山區的貧民窟年代,滿是這種金字頂的磚屋,鼠疫後拆卸,只剩下廣福義祠(百姓廟)的兩間保存下來,該祠建於1856年,可從面向太平山街的樓梯步入參觀。

(c) 臺巷山城獨有

在斜坡上興建樓宇,需要豎立擋土牆,圖右的矮牆是L形擋土牆的頂部,尚有一截「牆腳」(樹下位置)埋在地底以鞏固支撐牆身,牆腳對上的地方不能建樓宇,門前空間就成為不行車的小巷弄,稱為臺(terrace)。臺是街坊聚腳地,坐出來乘涼聊天、小孩玩耍,永利街亦有臺的結構,《歲月神偷》裏街坊把桌椅擺出門外吃飯,鄰里感情由此生。節慶、滿月酒常常擺在這些小巷裏,熱鬧非常;辦喪事時棺木無法從舊樓窄樓梯抬下,就會用繩索吊下來臺巷裏,可說是昔日人們生老病死必經之地。這種小巷結構是山城獨有,太平山舊城區保存最多。

(d) 頑強石牆樹

擋土牆由磚塊建造,有時雀鳥播種其上,生命力頑強的樹木就依靠磚隙間的沙土生存,慢慢盤根錯節長成石牆樹。電視劇《心戰》裏陳茵媺經常觀察的那棵大葉榕,就是在磅巷大安臺。今天康文署管理無孔不入,新城區只有規整瘦削由人工種植的樹木。磅巷建電梯時很可能需要拆卸部分樓梯圍牆,斬掉買少見少的石牆樹。

(e) 當年芽菜街

食物安全中心位處磅巷與醫院道交界,在初步設計方案裏,電梯工程將影響面向磅巷的平台。磅巷街坊Gigi舊居就在這幢建築對面,現已清拆改建成高樓;平台雖小,幼時區內很多孩子會在這裏玩,因長輩從對面的唐樓窗戶望出去就可以很方便地「監察」着他們。

她又記得從前長輩說這裏有條水道,1940年代來港時,祖母和鄰居都種芽菜賣,就在門口的水道洗芽菜,所以從前這段路亦有「芽菜街」之稱。

(f) 一路小修小補

在磅巷上落間發現,這一帶路面有很多一塊塊維修重鋪的痕迹,建築師Stephen估計因磅巷是斜坡,地底排水設施特別多,老化而需要維修時,又因路面狹窄不能大範圍地做,為留空間給車輛通過,每次都是一小片一小片地維修,造成這種很有荷蘭風格派(De Stijl)藝術特色的風景。

文、圖 林茵
編輯 方曉盈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平山街:山城拾級趣